世界遗产是世界罕见的、不可代替的、人类所创造的文物古迹和地球形成的自然景观,包括自然遗产、文化遗产、混合遗产(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经济的发展,世界遗产面临着管理不当、人为破坏、自然风化、地质灾害等威胁。为了保护人类灿烂的文化遗迹和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联合国组织成立公约并展开工作,旨在保护人类与自然的瑰宝,对世界遗产的保护进行监督指导,为保护世界遗产提供国际援助。
中国的世界自然遗产截止至2019年7月共有14项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位于世界第一,庞大的自然遗产数量需要相应的科学管理体制以达到可持续发展目的。在汉斯出版社《可持续发展》期刊中,有论文聚焦于中国的世界自然遗产的管理与可持续发展,对中国世界遗产的概况进行了阐述,统计世界各国自然遗产数量及类型,总结中国世界自然遗产存在的立法与管理问题进而举例阐明人为因素和自然因素对自然遗产的威胁,并对中国自然遗产的可持续发展做出“精准保护”优化管理、旅游开发、遗产教育的建议,为自然遗产的类型完善提供相关的申报对策。
自然遗产发展至今得到了较为良好的保护,但仍有各种人为因素和自然因素对自然遗产造成影响和威胁。影响自然遗产最主要的因素是人为因素,需要各部门的协调监管和制定法律条例来对自然遗产的保护进行管理。自然因素造成的地质灾害或气象灾害对自然遗产的影响是难以避免的,山脉地区的地质灾害如滑坡、水土流失、泥石流、地震等,沿海地区如海啸、台风、洪灾等。
世界遗产拥有不可代替的科学价值和不可复 制的美学价值,《公约》及《操作准则》中明确定义了世界遗产的概念和遴选标准。自然遗产功能丰富,具有罕见的、无与伦比的美学价值,其在地球演化、生物进化、生态变化的历 程中有着代表性特征,是各种濒危物种的栖息地,对保护生物多样性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故自然遗产的与文化遗产有所不同,其科学研究价值更为丰富,不应过度发展其旅游业。
中国的自然遗产数量世界第一,类型相比其他国家也较为丰富,但仍缺乏部分类型的自然遗产如火山景观、岛屿景观、海洋景观、沙漠景观等,中国的自然遗产申报可聚焦于此类,既避免景观过于重复,又充分丰富了自然遗产的多样性。2019年1月,中国的世界遗产预备名录中有17项自然遗产,其中有沙漠景观如位于内蒙古的巴丹吉林沙漠–沙山湖泊群等,火山景观如位于吉林省的长白山垂直植被和火山地貌景观和位于黑龙江的五大连池风景名胜区,此类景观的申报更有助于中国的世界自然遗产的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