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论往往是论文中最长也是最难写的部分,是作者对研究结果和发现进行分析、推断、演绎和推理的过程,要求作者具有很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英文组织能力。讨论从理论上对实验和观察结果进行分析和综合,从广度和深度2个方面丰富和提高对研究结果的认识,为文章的结论提供理论依据。讨论的内容应以实验、观察结果部分为基础和线索,进行适当的分析推理。根据国际医学期刊编辑委员会的建议,讨论应注意以下几点:
1)强调本研究中新的和重要的发现,以及从中引出的结论,但不要重复论文中已经有的一些详细资料和结果。
2)阐明有关新发现的意义及某些限制;至于可能涉及对今后研究的影响因素,或者其他类似的研究结果,可以讨论其间的相关联系等。
3)讨论一定要与本研究的目的紧密联系,避免对本研究作不恰当的论述,以及对资料本身尚不足以证实的观点盲目定论。
4)除非进行卫生经济学分析,否则不要对研究的成果做成本效益的结论。
5)要避免提出及暗示尚未完成的研究之重点事项。在有依据的情况下,可以提出今后探讨的新的假设。如果研究结果十分理想,可提议推荐应用。
讨论部分要避免冗长的、文献综述式的阐述,最好分段撰写论文讨论部分,做到层次分明,叙述清楚,能够做到引经据典,有分析、有综合、有比较、有新意。讨论还可对结果中不够完善、有漏洞处进行补充说明。因此,应充分掌握有关文献资料,特别是对文章结论相符或相悖的文献,否则会对研究结果做出不恰当的评价。讨论可分以下几个部分撰写:
1)简要介绍研究背景,并陈述研究获得的主要阳性和阴性结果。
2)探讨与国内外其他研究比较的长处和短处,特别要讨论产生差别的原因及意义。
3)通过对结果的分析以及与其他研究的比较,阐明本研究的主要意义,包括本研究已解答的问题,还有哪些问题尚待进一步解决,从而为临床医师或决策者建议使用前景。
4)指出研究存在的不足和今后研究的方向。
讨论应围绕主题与目的,从实验结果出发,简明扼要,有的放矢,切忌重复。对前人的工作要集中概括,引证要选近代的、主要的资料。凡是实验结果中提不出讨论线索和依据的,不应纳入讨论中。
此外,讨论中引用的文献,除特殊情况下(经原作者允许),一般不允许成段、成句(连续引用不能超过300字)地列于文中,而是摘其观点和结论,改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并在文中注明文献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