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要随时调整与孩子的关系》
赵忠心
有家长问:孩子2岁10个月。到了2岁就变得特别有个性,逆反心理极其严重,一点儿都不听话,太难管理。
解答
这种情况很具有典型性和普遍性。
两岁以前的孩子自我意识还不太强,比较听话、顺从、好管,家长说什么就是什么,家长说怎么办就怎么办。一般从两岁半开始,孩子就到了所谓“难管”的年龄阶段。
孩子不听话,不好管,首先跟孩子的年龄特征有直接的关系。接近三岁,孩子已经会走路、会说话,能自由活动,会表达自己的意愿,并且掌握了一些日常生活的动作。这些发展和变化,对小孩子来说,具有重大意义,可以说是一个“飞跃”。孩子自主意识增强,逐步有了独立的见解,开始喜欢自作主张,独立行动,孩子常常会说:“我自己来。”不要家长干预、左右他的行为。很多家长都觉得孩子不听话、不好管了,这是个“问题”。
其实,这正是孩子自我意识发展,独立性增强,是成长过程中的必然表现。这不是孩子的错,不是坏事,而是好事。
假如你的孩子到这个年龄阶段,还事事任家长摆布,俯首贴耳,言听计从,唯唯诺诺,唯命是听,那很可能是身体出现不适,或是有自闭症的迹象。要真的患了自闭症,根本不与家长“互动”,那家长可就发愁了。
家庭教育本来就是家长和孩子在互动的过程中实现的。所谓“互动”,是指一种相互使双方彼此发生作用或变化的过程。互动的双方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促进,才能促使发展。孩子随着年龄的增长,身心两个方面都在迅速的成长和变化,家长的教育必须适应这个成长和变化,才能保持正常的“互动”。因此,要进行积极的互动,就必须通过随时调整关系保持互动双方的平衡。
家长和孩子的互动关系,应该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要不断地调整。三岁上下,正是一个需要调整的时期。
孩子自我意识发展,独立性增强,家长不分青红皂白地打压,是不对的,有害的,会压制孩子个性的发展;当然,家长走向另外一个极端,完全放弃管教、引导,无原则地迁就放任,对孩子身心的发展也是不利的。
正确的做法就是因势利导,即顺着孩子心理发展的趋势加以积极引导,使孩子自我意识和独立性健康、正常发展。
孩子不听话、不好管,跟家长管束、干预过多也不无关系。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家长要适度地、渐渐地多给孩子自,遇事要跟孩子商量,给孩子自主实践的机会,培养孩子的自主意识和能力。不能为了维护家长的尊严而强行管束、限制孩子,完全按照家长的主观意志行事。
鲁迅先生说:“驯良之类并不是恶德。但发展开去,对一切无不驯良,却决不是美德,也许简直倒是没出息。”
因此说,孩子低眉顺眼、唯唯诺诺、言听计从、唯命是听,不见得是好事。这样的孩子或许不会给家长闯祸,惹家长生气,但缺乏个性和活力,无所追求,无所作为,也会使家长着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