级别: 院长
UID: 82434
精华: 0
发帖: 1029
威望: 5 点
积分转换
愚愚币: 122 YYB
在线充值
贡献值: 0 点
在线时间: 339(小时)
注册时间: 2009-12-22
最后登录: 2022-08-22
楼主  发表于: 2017-10-27 14:46

 金联创:生物燃料乙醇发展曲折 政策导向下将成大势

燃料乙醇在全球被认为是清洁高效的生物质能源,目前我国也成为世界上继巴西、美国之后第三大生物燃料乙醇生产国。不过,生物燃料乙醇在我国的发展经历可谓曲折,尤其是以玉米为原料的燃料乙醇加工,一度因过渡消耗粮食“与畜争粮,与人争地”备受争议,而被取消一系列补贴,乃至叫停。
大力推广 我国生物燃料乙醇生根发芽
2000年,我国连续5年粮食大丰收,使得农民卖粮难的问题出现。当时国家没有建立粮食轮换机制,库存压力极大,出现大量陈化粮。从2001年起,为解决当时大量“陈化粮”问题,政府启动了生物燃料乙醇试点,批准建立了四家粮食燃料乙醇企业。同时,自2002年6月30日起,在河南郑州、洛阳、南阳和黑龙江哈尔滨、肇东等5个城市开展了为期一年的车用乙醇汽油使用试点工作。
结合试点经验,2004年下发了关于《车用乙醇汽油扩大试点方案》和《车用乙醇扩大试点工作的实施细则》。把推广乙醇汽油作为国家的一项战略: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南、安徽全省被列入新的试点范围。此外,湖北省九个地市、山东省七个地市、江苏省五个地市、河北省六个地市也成为局部试点城市。
迅速叫停 生物燃料乙醇进入慢行轨道
然而,很快陈粮消耗完毕,2006年出现粮食价格大幅度上扬,饲料价格上涨,以及随之而来的肉价上涨和通货膨胀,许多评论把这一轮消费品物价上涨的主因归咎于燃料乙醇的快速发展带来的玉米消耗。在燃料乙醇发展可能对粮食安全造成影响的情况下,政府毫不犹豫地选择以粮食安全为重,迅速叫停玉米燃料乙醇的发展。
2006年12月,国家发改委下发了《关于加强生物燃料乙醇项目建设管理、促进产业健康发展的通知》和《关于暂停玉米加工项目的紧急通知》,立即暂停核准和备案玉米加工项目,并对在建和拟建项目进行全面清理。
2007年6月7日,国务院召开可再生能源会议,玉米变乙醇项目被正式叫停。在国家发改委制定的《生物燃料乙醇及车用乙醇汽油“十一五”发展专项规划》中,已明确提出“因地制宜,非粮为主”的发展方向。2007年8月,国家发布《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要求不再增加以粮食为原料的燃料乙醇生产能力,合理利用非粮生物质原料生产燃料乙醇。
在短短8年的时间内,我国玉米燃料乙醇发展经历了从最初的大力推广到截然相反的严格限制。与此同时,缺乏相应的政策支撑,并且在生产、储存、运输以及加工技术等方面存在诸多为题,非粮能源作物并未形成大规模的商业化发展,生物质燃料乙醇产业进入慢行轨道,截至目前,全国已有6省(区)全境和5省的31个地市试点推广乙醇汽油,乙醇汽油消费量已占同期全国汽油消费总量的1/5。生物质燃料乙醇产业总体产能规模仅达到260万吨左右。
再度聚焦 生物燃料乙醇喜获政策利好
2007年,国家开始实施临时收储政策,初衷是鼓励主产区玉米种植,保证国家粮食安全。然而,2011年后,由于国际农产品(000061,股吧)价格大幅跳水,中国玉米收储价格却逐年提升,使得国内库存不断堆积,玉米供给严重过剩。2016年,长达九年的玉米临储政策退出了历史舞台,调整为市场化收购加补贴的方式。不过,2016年秋冬季,玉米价格一路走低,农民种植效益出现大幅下滑。此外,据有部门介绍,国内玉米临储结余量在2.3亿吨以上,天量玉米库存将对国内玉米价格形成持续打压,玉米去库存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2017年9月13日,由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财政部等十五部委联合印发《关于扩大生物燃料乙醇生产和推广使用车用乙醇汽油的实施方案》要求,到2020年,全国范围将推广使用车用乙醇汽油。到2025年,力争纤维素乙醇实现规模化生产,先进生物液体燃料技术、装备和产业整体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形成更加完善的市场化运行机制。
方案一经发出便引发社会热议,从乙醇汽油使用的社会效益到对粮食产业以及石化产业的影响随即展开。通过燃料乙醇产业发展变化来看,政策导向在其中可谓浓墨重彩,扩大燃料乙醇生产,推广燃料汽油的使用大势已成。后期来看随着政策细则的陆续出台,短期而言,结合缩减种植面积、做大玉米深加工、养殖业北移等政策将有效解决玉米天量库存,避免“粮贱伤农”。中后期而言不仅有利于改善生态环境,优化能源结构实现能源战略转型的目标,同时也将促使农业生产与工业发展的结合,从而在保障粮食安全的前提下,实现“农头工尾”带动农业增效和农村经济发展。愚愚学园www.SciFans.net
分享:

愚愚学园属于纯学术、非经营性专业网站,无任何商业性质,大家出于学习和科研目的进行交流讨论。

如有涉侵犯著作权人的版权等信息,请及时来信告知,我们将立刻从网站上删除,并向所有持版权者致最深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