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化出身的同学对配体效率(ligand efficiency, LE)和亲脂性效率(lipophilic efficiency, LipE)肯定不会陌生,这大概是继Lipinski规则后最重要的两个概念了。8月13日,诺华的资深药物化学研究员(组长)Michael D. Shultz发表了一篇paper(Bioorg Med Chem Lett. 2013, doi: 10.1016/j.bmcl.2013.08.029.),分析药物设计中各种参数的局限性。
文章第一段罗列了从分子量、亲脂性、Pka、分子体积、极性表面积等初级参数到LE、LipE、LELP、SILE等高级参数,总共大约有40种,都标有参考文献,值得收藏备用。作者引用了Lazebnik Y的一句话“sometimes the more facts we learn, the less we understand”,真是让人感概万千。
在高级参数中,最著名的毫无疑问是LE、LipE、LELP三个,公式如下:
LE=ΔG/HAC=-RTInKd/HAC≈1.37pIC50/HAC
LipE=pIC50-cLogP
LELP= cLogP/LE=[cLogP×HAC]/1.37pIC50
LE只考虑重原子数(heavy atom count, HAC),LipE只考虑亲脂性,LELP则同时考虑重原子数和亲脂性。
Michael D. Shultz认为将重原子数与化合物活性联系起来有很大的局限性,他作了一个简单有趣的比喻:体重指数(BMI=体重/身高^2)常用于评估人体肥胖程度,但遇到练健身的人就会失真,因为BMI将肌肉当做脂肪计算在内;同理,LE也无法区分化合物的肌肉与脂肪,拿这个参数去决定是否给化合物减肥没有意义。
LELP同时考虑重原子数和亲脂性,看似很完美却也有问题,LogP的权重太大:对于高LogP的化合物,活性稍有增加就会引起LELP的急剧下降;而对于低LogP的化合物,生物活性即便很低,LELP也高不到哪去。
LipE应该是三个参数中最靠谱的,完全抛弃分子量对活性的影响,只考虑化合物的亲脂性。如果要维持LipE值不变(结构修饰有意义,增加的基团是肌肉而不是脂肪),将H替换为叔丁基必须产生50倍的活性才行,而如果引入亲水性基团,即便活性下降也是可以接受的,因为你可以在其他地方引入亲脂性结构将活性补回来。
[ 此帖被cheminfo在2013-08-28 10:53重新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