扒皮《科学新闻》社论
作者:王大元
《科学新闻》2014年8月刊发表了题为“转基因三输格局亟待破解”的社论。
这应该可以算是《科学新闻》的官方立场,但代表不了科学院的立场。以下是我
对其具体论点的逐条批驳(【】内的内容为《科学新闻》原文)。
【8月17日,农业部5年前颁发的仅有的两张转基因抗虫水稻“安全证书”到
期。本土研发的转基因水稻技术历时19年,不仅未能等来商业化的希望,反而更
显前途黯淡。
另据《财经》杂志近日报道,一个月前,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业大学生
物学院教授李宁,因涉嫌将承担的转基因研究经费转移至自己控股的公司,涉及
资金达千万元,被相关部门带走调查。
更有知情者透露,面临调查的并非李宁一人。此前,转基因研究一直得到政
府的支持,包括获得国家重大科技专项超过200亿元预算的经费支持。此时曝出
研究经费遭挪用,引发舆论汹涌。】
点评:以上两段,《科学新闻》显然是想把李宁个人的行为引申到整个转基
因研究领域。哪一个行业或领域都有不守规矩者,《科学新闻》是不是要在接下
来几年把中国所有行业逐个批判一遍?
【近些年来,转基因问题备受国人**************,支持者和反对者各执一词,争论不
休,似无达成共识的可能,而决策层对于转基因产业化迟迟不表态,客观上加剧
了整个社会的分裂。】
点评:反转所持的所有“证据”全是谣言,《科学新闻》竟然把谣言和事实
相提并论,你还有脸挂靠科学院?说“决策层没有表态”,那是《科学新闻》在
造谣。由政治局常委签发的两个中央一号文件、胡锦涛主席签署的第81号主席令
都明确了要把转基因作物产业化,为何《科学新闻》还要以社论名义,造谣说决
策层“对于转基因产业化迟迟不表态?”
【当前在涉及广泛公共利益却深奥难懂的转基因议题上,政府、科学共同体
和社会公众已然呈现“三输”的格局。
一方面,从事转基因研究的科学家本应该为政府决策提供支撑、为社会公众
提供专业判断,但一部分专家对于争议性科技问题的风险传播规律知之甚少,却
用生硬自负的“一元论”的话语方式,做了大量无效的甚至是适得其反的科学传
播工作,而频频爆出转基因稻种非法流入市场、挪用科研经费等科研伦理丑闻更
使得公众情绪难以抚平,由此也对政府决策造成了压力。】
点评:当前的主要问题不是你说的 “一部分专家对于争议性科技问题的风
险传播规律知之甚少”,更不是他们“用生硬自负的‘一元论’的话语方式,做
了大量无效的甚至是适得其反的科学传播工作”,当前的主要问题是反转谣言大
量传播,而多数媒体却如同《科学新闻》一样不去揭发反转谣言。科学“一元论”
属于科学界的共识,要批判请拿出足够强的反证来。进一步理解这段话,作者明
显是想压制科学界正确的声音,不让支持转基因的学者说话,而只允许传播谣言。
【另一方面,政府部门因监管不力,在近年来此起彼伏的食品安全风暴中进
退失据,信用大量透支,更****************在转基因问题上反应迟钝,一定程度上导致转基因
议题成为一个巨大的槽口。
而公众在转基因议题上最基本的知情权始终未受到应有的尊重。因为各自的
“知识积累”和“先有态度”,公众对生物技术的科研成果本来就有不同的理解
和诠释,更****************科学权威缺失、政府公信力薄弱,很容易被包括部分非政府组织和
一些媒体领袖的意见“绑架”。】
点评:我想请作者先了解清楚,政府在转基因问题上究竟是监管不力,还是
管理过度乃至于不作为,然后再来此发表高见;另外,我还想请作者具体指出
“公众在转基因议题上”有哪一条“最基本的知情权始终未受到应有的尊重”了。
就我本人来讲,我很清楚,我的知情权得到了尊重。
【应该认识到,国家粮食安全的重大战略意义不可谓不重大,但事实说明,
在涉及公众利益关切的重大科技决策上采取更加公开透明的态度,显然是比颁发
一纸安全证书更重要的“关口”。】
点评:什么叫“粮食安全”?估计你说不清;关于转基因,请指出具体哪个
地方不透明了?
【解铃还须系铃人。尽管转基因研究暴露出了一些问题,但这无疑也是相关
各方采取行动梳理问题、寻求共识、弥合分歧的一个良机。】
点评: 各方面的梳理需要《科学新闻》这类媒体站出来反驳反转谣言,而
不是打压转基因问题上的真话。
【“亡羊补牢,犹未为晚”。转基因政策久议而不决,走到了必须决断的十
字路口,已然割裂的社会,呼唤一个科研规范自律、公众广泛参与、管理公开透
明的决策空间。】
点评:废话,哪个时期、哪个阶段不需要科研规范自律、公众广泛参与、管
理公开透明的决策空间?转基因领域何时缺这些了?转基因领域唯一缺乏的是公
正的舆论平台,能够有力地反击各类谣言,并将真相完整地呈现给公众。(SciFans.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