愚愚学园
www.SciFans.com提醒:
6月13日,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心脏内科副主任医师杨庆收到一条微博私信。一位高三女生向原(化名)向他求助,称自己一心想学临床医学,但父亲坚决反对,为此,她曾有轻生念头。杨庆通过私信、电话,对她进行了劝导。最后,女孩终于告知,父母同意她学医了。
必须接受一个事实:劝人不学医的潮流正在社会流行。据估算,我国每年培养数十万名医学生,只有约10万人穿上白大褂,不少在职医生也在转行,基层医生流失严重。中国医师协会曾进行调查,结果发现,医生不希望子女学医的比例不断上升:2002年为53%,2004年为63%,2011年为78%.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三大三低”:投入大、压力大、风险大;收入低、待遇低、安全感低。
劝人不学医是一种痛诉,一种,一种激烈异常又带有破坏力的表达。这种冲动可能意味着一种戾气。然而,任何事物都有利弊的两面,学医同样如此。“压力大,风险大,收入较低”只是坏的一面,但好的一面同样存在,比如:掌握医学思维和知识技能,可以帮助更多的人改变生命状态。更重要的是,每个人都有独特的思想,对一个事物的喜恶和兴趣不同,需求也不一样。并且,我们还要相信,社会总是不断进步的,随着医疗体制改革的进展,医生待遇的提高,从医环境总体在改善。
或许,在职业选择上,我们可以为他人提供一些客观信息的指导,告知别人关于学医的不如意和麻烦。尽管出发点是为了孩子好,但这种指导如果越界了,以至到了“我来替你做决定,不听话就惩罚你,不给你学费”,那将会制造伤害,带来负能量。家长强行替已成年的孩子做决定,其实是一种不道德的专制,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行为。
进一步说,劝人不学医制造的危害,远远比我们想象的大。现在全国的综合性大学中,医学院学生中第一志愿率平均不到50%.主动学医的青年人越来越少,优秀的学生报读医学的人寥寥无几。如果任凭这样的现象继续蔓延下去,一个现实的追问是:未来,谁给我们看病?
一个社会,当不少医生背后都有一杆现实的“枪”逼着他工作,而不是来源于内心的需要、喜悦和荣誉感,这将影响到医疗质量,影响到我们每一个人的健康生活。现在,人人有病都想去挤大医院找好医生看,已经说明了优质医疗资源的极度缺乏。如果不能在资源供应上得到改善,看病将越来越麻烦,病人将越来越得不到优质的医疗服务,全社会的健康水平将下降,这是可以预见到的一种结果。
如果我们不能改善一种社会问题,至少应该不去加剧它,不做一些破坏性的事情。劝人不学医就是加剧问题的一种行为。医疗环境不如意,医患矛盾大,更需要鼓励更多高智商、有社会责任感、有从医热情的精英进入这个行业,用自己的力量参与改革,潜移默化去改变现状。如果人人以局外人自居,总想不付出努力和牺牲就成为利益既得者,都在打着小算盘,那这个行业永远不会有真正改善的一天。这不但伤害全体公众,也会伤害到年轻人美好的未来。
【温馨提示】体验睿医文献免费全文,请在App Store或安卓应用市场搜索“睿医文献”安装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