愚愚学园
www.SciFans.com提醒:
12月初,《自然评论:胃肠病学与肝脏病学》(NatRevGastroenterolHepatol)杂志发表了题为《炎症性肠病(IBD)未来十年的全球负担》的专家视点文章。文章作者、加拿大卡尔加里大学卡普兰(GilaadG.Kaplan)教授指出,过去IBD主要发生于西方国家,近年随着亚洲、南美和中东地区的工业化进程,新兴工业化国家也开始出现IBD,其已成为一种全球性疾病;2015-2025年,IBD患者将发生指数级增长,中国将拥有超过150万的IBD患者。
为使我国消化科医生能更好了解和应对IBD及其相关疾病的影响,本刊编辑梳理了IBD发展简史、当前东西方流行现状以及未来十年的发病趋势,并特邀北京协和医院消化科钱家鸣教授介绍中国应对策略,详见D6~D7版。
溃疡性结肠炎和克罗恩病的发展简史
发达国家
IBD包括克罗恩病(CD)及溃疡性结肠炎(UC),系慢性、不可治愈的消化系统疾病,病死率较低。其发病年龄从婴幼儿至老年人不等,以青少年期及成年人为主。至20世纪中期,包括北美、欧洲、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在内的西方发达国家或地区,UC及CD发病率均呈上升趋势,于21世纪初达到顶峰。
发展中国家
20世纪时,IBD在发展中国家较为少见。但在过去几十年间,亚洲、南美洲、中东等地区的新兴工业化国家,也出现有关IBD的报道。虽然上述地区IBD的发病率仍远远低于西方发达国家,但其发病率的增长速率较之却远远增高。
中国及印度均为拥有超过10亿人口的大国,随着国家城镇化发展,或许在未来的某一刻,新兴工业化国家的IBD患者将超过西方发达地区。
影响东西方IBD发病率差异的主要因素
遗传因素:目前已发现163个CD/UC敏感基因位点。但是,大多数IBD患者并无家族史,且双胞胎之间并未表现出高度一致性。而且,在遗传背景相似的不同地区,IBD的发病率也存在差异。
环境暴露:因素在西方发达地区,吸烟被认为是IBD最密切的影响因素。其可增加CD的患病风险。相比之下,从不吸烟者及既往吸烟者患UC风险升高。吸烟可能通过影响消化道微生态,从而促进IBD的发展。但是在新兴工业化国家,尽管男性吸烟者众多,其CD发病率却仅为西方发达国家的一小部分。ACCES关于亚洲8个新兴工业化国家的相关研究同样表明,吸烟并不是CD的危险因素。
卫生保健设施的完善由于结肠镜等内镜检查的可及性增高,越来越多的患者被明确诊断,因此,IBD的发病率也出现随之增加的现象。
流行病学监测流行病学研究已从非标准化的纸质记录模式转变为基于人群的数据化研究。但此种方式往往使西方发达地区高估了IBD发病率。相比而言,新兴工业化国家IBD发病的假阳性率则较低,但由于涉及到偏远地区患者较少就诊的情况,新兴工业化国家往往低估了IBD发病率。
当前炎症性肠病流行特点
目前,西方发达地区的IBD患病率最高,可达0.5%。同样,西方发达地发达国家区的发病率亦最高,从10/10万至30/10万不等。从20世纪90年代起,西方发达地区儿童初发的IBD亦开始逐步增加,但原因尚不明确。发展中国家新兴工业化国家经历了从农业化至工业化的转型。城镇密集化已使得人们的生活行为、饮食、日常活动、疾病暴露因素等发生演变。亚太地区克罗恩病及结肠炎流行病学研究(ACCES)表明,2011年亚洲IBD平均发病率为1.4/10万,且发病率的增长速率正显著升高。虽然亚洲地区UC为CD的两倍,但CD的增长速率较UC更快。
2025年IBD疾病负担估算
2000年生物制剂的应用使得手术治疗IBD的患者减少,同时患者生活质量得到改善。但在过去几十年间,西方发达地区生物制剂的应用日益增多,许多IBD患者反复使用不同的生物制剂。IBD患者每年人均生物制剂的花费十分巨大(>25000美元)。
对于西方发达地区而言,未来10年IBD患者数量将发生指数级扩增。2005年,艾伯塔(Alberta,加拿大西部的一个省)的人口数估计为330万,IBD发病率及患病率分别为25/10万及500/10万。假定发病率稳定,无IBD患者迁入或迁出,极低死亡率且人口自然增长率为2%,预计2015至2025年期间,IBD患病率将从660/10万增至790/10万。
对于新兴的工业化国家而言,其IBD增长情况取决于相关环境危险因素的暴露、人口城市化、结肠镜检查等新型诊疗技术的普及速度、就医途径以及人口自然增长速率等多种因素。如果我们推断患病率最高可达0.1%,那么到2025年,像中国这样的人口大国将拥有超过150万IBD患者。
结语
对西方发达地区而言,消化科医生需做好准备以应对逐渐老龄化的IBD人群,以及在未来10年IBD患者所发生的指数级扩增。如若不然,医疗系统将面对一种患病人数远远多于医疗资源的倒金字塔模式。新兴工业化国家则要应对快速增长的IBD发病率及患病率,并且结合其高危人群众多的特点,2025年IBD患者数可能接近西方发达地区。最终减轻IBD负担尚需医疗转型革新、优化生物制剂使用、支持预防性药物研发等多方参与。
【温馨提示】体验睿医文献免费全文,请在App Store搜索“睿医文献”安装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