愚愚学园
www.SciFans.net温馨提示:近年来,学术界在反思我国社会科学学术研究上的不足时,强调提炼学术规范,旨在促进我国社会科学的长足发展,提升我国在国际上的话语主导权。
笔者认为,一个科学、全面的社会科学学术研究规范应该包括以下三个方面:哲学上的思辨、科学上的实证、人文上的关怀。哲学上的思辨为社会科学研究提供研究的源泉和动力,科学上的实证为其提供研究的论证工具,而人文上的关怀则为社会科学研究提供价值规范。
哲学上的思辨
哲学上的思辨,应该成为经验研究(实证研究)的重要学术规范。具体而言,哲学上的思辨对社会科学的学术规范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追求视角新颖的研究假设。视角新颖而且具有突破性的研究假设,可使某一前提凸显出来,让研究者对现实生活及数据资料中的一些方面尤其敏感,从而快速抓住问题,提炼出问题,从而形成颠覆性的观点,实现社会科学的理论突破。对问题的敏感性、大胆的研究假设,正是哲学上的思辨所追求的。如果社会科学放弃了这种学术规范,出现于研究中的可能就只是一些数据和资料的堆砌,使得社会科学丧失了学术研究最具价值之处。
追求事物本质的挖掘。学术研究需要超越生活的表面现象,探求事物的本质,从而抽象或拓展普遍适用的社会规律。哲学上的思辨注重对具体生活的扬弃,强调探究事物本质的思辨,可以促进学术研究追求社会普遍规律的探求,从而超越经验的表面描述。
追求逻辑上的自洽。社会科学的理论创新,必须在理论内部是逻辑自洽的,内部之间的观点和资料支撑需具有逻辑上的一致性和关联性。哲学上对理论内部逻辑自洽的要求,可以为社会科学的学术研究提供很好的思维训练,从而规范学术研究的进路,实现社会科学理论内部的逻辑观点自洽,逻辑证明规范。
科学上的实证
坚持和推进科学上的实证,推动我国社会科学在近年来取得很大的进步和超越。具体而言,科学上的实证对社会科学的学术规范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研究结论具有可检验性和可证伪性。诚然,波普尔对科学实证的可证伪性的提炼,尽管具有一定的内在不足,但是其使得科学研究与注重单纯逻辑推演的规范研究相区别,从而大大推进了科学的实证性。科学的可证伪性,其本质是强调科学研究结论的可检验性,需要在现实中具有可操作性的验证。研究结论的可检验性和可证伪性,可使得社会科学中大量涌现的研究假设得到剔除和矫正,从而增加知识的确定性,推进学术的累积性增长。
研究进路具有微观视域和概括性。科学的实证注重研究进路中的微观视域,侧重对理论的内在维度进行细致的划分,从而将一个宏大的理论问题进行分割,在微观层面的不断证实或证伪的过程中,再进行结论的概括。这一研究进路强调社会科学研究的自下而上性,在研究中尽量避免大而空的整体论述,从而实现社会科学研究的稳步推进。
研究过程具有数据和事实上的逻辑支撑。科学上的实证,尽管也强调逻辑上的演绎和推演,但是更注重论证中的事实支撑和数据证明。表现在研究方法上,就是或者具有质化研究的个案、访谈等事实佐证,或者具有量化研究的数据统计等数字证明。科学上的这一特质,使得社会科学注重对社会现实的深度把握,其理论的提出、证明与社会现实相契合。
人文上的关怀
所谓人文上的关怀,是指社会科学的研究指向应是肯定人性和人的价值,其研究的目标是为全人类和社会谋求福祉。具体而言,人文上的关怀对社会科学的学术规范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确认学术研究的目标诉求人类和社会福祉。人文上的关怀确认社会科学学术研究的目标诉求,应该是追求人类和社会的福祉。在这一元目标的主导下,社会科学的学术成果,还应追求促进社会的公平和公正、不同群体之间的合理对话和沟通等。
确认学术研究的伦理规范研究的合规互动。在学术共同体内部,学术思想的交流、学术成果的发布,应遵循一定的学术道德和伦理规范,建立学术共同体的学术道德自律。在学术共同体与社会的互动上,学术共同体应负有责任并积极向社会传播自己的学术思想和成果,引领社会向更为合意的方向前进;学术共同体也应虚心倾听社会对社会科学学术研究的需求,积极吸纳社会对学术研究的意见。
确认学术研究的价值评价。社会科学研究应该具有学术关怀,具有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学术抱负。在学术研究中,应该尊重前人及其他同行、其他学科的研究成果,并在尊重的基础上展开良性的学术批判。
缺少哲学上的思辨,社会科学研究会沦为精致的平庸;缺少科学上的实证,社会科学研究会陷入自负的深沉;而缺少人文上的关怀,社会科学研究就是没有温度的思考。中国社会科学秉承三个方面的学术规范,将绽放更为璀璨的学术之花。
(作者单位:中国海洋大学法政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