岂可用巧取豪夺来的成果申报院士? 作者:郝奇 看了中央电视台的报道,非常气愤。裴端卿一方面胡吹乱侃,另一方面恬不
知耻地为选院士大举造势。我觉得中央电视台的报道很不平衡,只报道了裴端卿
那些鲜为人知的事迹,我现在对中央电视台的报道做一个补充。 我了解裴端卿是从N年前开始的。以前我单位有人与裴端卿一起申请了一个
973,裴端卿为首席,但一个3千多万元的973,他只分给我的同事30万元的经费。
结果该同事一气之下不干了。上次在旧金山我就间接批评了裴端卿的做法。后来
我了解到,身为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的院长,裴端卿不但对资源实施垄断,
而且对成果是巧取豪夺。 我们先看一下裴端卿的发迹过程: 裴端卿在明尼苏达大学做助理教授是6年没有发出一篇像样的文章,之后在
清华做“长江”也只达到JBC的水准。在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的前几年他
自己独立领导课题组时仍然以JBC为最高境界,为什么突然间冲上Cell子刊?因
为有一个老外在与他“合作”。再看看他的Nature子刊文章,全部是与人“合作”
的结果。 向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的人仔细了解后,我发现裴端卿的学术道德很
成问题。首先,他所“引进”的干细胞团队多半是他以前的学生。其次,据他的
某些学生讲,裴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每一个新进来的人都要给裴端卿进贡两篇
“好文章”,否则,他就会被边缘化。我与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的朋友聊
天时了解到,现在给裴端卿干活的PI有十多个,学生员工共有250多号人。有的
PI说“我们这些人都是要给裴院长贡献两篇‘好文章’之后才能自己独立发文章
的。”这种靠院长的权力对同事实施盘剥的行为非常令人不齿!什么时候裴先生
自己能独立发一篇“好文章”?这是一个问题,是能否选院士的首要问题。 再看看裴端卿的工作效率: 这两百多号人马,每年开销在大几千万。可是这大几千万砸出多少成果了呢?
平均是每年一篇Nature/Cell子刊。试问:这个拿大几千万才砸出一篇“好文章”
的效率,搁谁那里不行啊? 选院士,首先要有自己的成果,然后要看取得这些成果使用了多少资源。N
年前,美国NIH对其PI进行评估,有的人确实是做得不错,发了Nature、Science
等。但当问他取得这些成果使用了多少经费时,他就无语了,因为一些高校的教
授取得类似的结果花费却少很多。因此,高校的那些教授可以当选院士,而NIH
的那些PI们却评不上院士。这是美国的情形,在中国,这个恐怕就难说了。 象裴端卿这样的人,宣传越多,恐怕在业内引起的反感会越大。他越是吹得
神乎其神,里面的猫腻可能会越多。 (XYS20150620)(SciFans.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