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社会经过两次“工业革命”和一次“科技革命”终于迎来了信息时代,信息时代所特有的包容性和开放性等特点,以及相应的信息技术,让现代人的学习速度在一直加速,那对传统式的高校教育是一次不小的冲击。信息时代,应该应用信息技术,适应信息环境,共享信息资源,并且在教育中实现信息化运用和拓展创新。
信息时代的到来对高校教师课堂教学行为产生深远的影响。在汉斯出版社《创新教育研究》期刊中,有论文将从学生对教师信息化教学行为改变的接受程度、老师信息化教学行为对教学活动质量和有效性的影响、信息化课堂教学与传统课堂教学对学生学习效果影响的对比三个角度进行相应的分析,并在此基础上从高校教师、大学生、学校教学一线部门三个维度提出以下几点建议对策。
高校教师应积极转变教育理念。对于教师来说,教学行为向信息化转变的第一步就是树立正确的教育观,积极顺应时代发展,改变传统的师生课堂互动模式,不断提高自身的现代技术教育理念,改变教学方式和教学策略。不断提高自身修养和现代科技教学意识。不仅要“寓教于乐”更要“寓教于学”,在信息化教学中也不能忘记把课讲得生动形象,让学生在兴趣中学习,在学习中体会信息化蕴含的魅力。
高校应加大信息化基础建设力度。要提升教师对信息技术工具的应用能力,即把核心信息技术与高校教学整合,首要条件是加强信息化硬件基础设施的建设,只有硬件基础足够强大才足以支撑后续教学内容的开展。各高等学校图书馆间也应建立良好的文献资源开发协作关系,建立高校间图书馆资源的共享平台,共享馆藏资源,实现优秀资源的共享,让各高校图书馆优秀的资源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开发利用。用信息技术支撑教育发展,促进高校教育质量工程建设。
大力支持教师进行信息化教育研究。信息时代的飞速发展给教育提出了不少挑战,为了使教育跟上时代的步伐,不仅需要强化信息化基础建设,更需要教师加大对信息化教学的深刻研究。在信息化课堂标准逐步建立的当下,要逐渐实现教师角色从经验型向科研型转变的过程,进一步实现高校的科学化、信息化教学,同时相关教师主管部门也应加大对信息化技术的培训,才能让高校教育质量突破瓶颈。
大学生应努力提升自我学习能力。信息化教学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师角色,这使得教师和学生角色产生了一定程度上的分离,要想课堂效率保持不变或是更高,就需要学生提高学习积极性,树立创新、实践、科学的良好思维,在课堂中要呈现良好的学习状态,多与教师进行学术交流。把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开发潜能的重要工具,建构自主、协作、探究、创新的学习方式,充分体现知识和技能之间,过程与方法之间,态度与价值观之间的三维培养目标,从而促进学生有效学习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