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提醒: 本帖被 老红 执行提前操作(2012-06-12)
本报讯(记者 张宝敏 通讯员 张丽)全国首发“科学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参与编写天津民营经济规划,出版首部系统分析日本大地震的学术性著作……近日,南开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频出。长期以来,南开大学坚持“文理并重、比翼齐飞”,近年来采取多项举措,促进人文学科发展繁荣。特别是学校创新科研机制,打造“用人不养人”的跨学科人文社科研究平台,不仅适应了重大项目研究的需要,还巩固了人文学科传统优势,提升了学科层次,并在理论创新、资政育人、服务社会、繁荣先进文化等方面作出了成绩。
“顶天立地”是南开大学近年来发展繁荣人文社会科学的基本指导思想,南开大学党委书记薛进文解释说:“所谓‘顶天’,就是服务国家战略,积极参与国家文化繁荣、理论创新和重大社会思潮研究;所谓‘立地’就是面向社会现实,面向国家和地方发展事业中的具体问题,全方位参与,作出应有贡献。”为此,南开大学近年来注重建章立制,陆续出台和修订了一系列管理制度和激励办法,引导教师和科研人员聚焦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开展前瞻性、对策性研究,产出有重要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的学术成果,为党和政府决策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
为了真正发挥综合性大学优势,南开大学不断探索创新科研机制,其中最具特点的就是根据研究课题的需要,组建了人权研究中心、妇女与发展研究中心等一批跨学科的研究平台。这些平台“只用人不养人”,大多数成员来自不同学院和学科,在承担各自教学任务的同时,根据课题需要参与不同的研究。学校建立灵活、科学的课题研究人员管理办法,成员所承担的项目既算作各自学院的学术贡献,也计入教师个人考核,做得好的还有额外奖励。
南开大学校长龚克表示,南开是一所多学科、综合性、研究型大学,一贯倡导文理并重、综合发展,鼓励开展跨学科和多学科合作研究。多年来,学校积极建设跨学科研究平台,努力使其成为创新突破的沃土。成立于2009年的跨文化交流研究院,涉及文学院、历史学院、汉语言文化学院、外国语学院、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等多个文科学院,近年来已举办了18期孔子学院校长、教师、志愿者培训班,受训人数超过2000人,较好地适应了国家文化“走出去”的战略和汉语国际推广的需要。同时,研究院还承担了诸多研究项目,以解决汉语国际推广中的问题。
在学校的引导支持下,目前南开大学文科科研基本形成了以专业学院为依托,以专业实体研究机构为基础,以非实体研究机构为延伸的“三位一体”研究体制,11个文科专业学院中的学科覆盖文、史、哲、经、管、法、教等门类。此外,还拥有7个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7个“985”工程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5个专业实体研究机构以及100余个非实体研究机构。学校近年来纵向项目立项数量稳中有升。据统计,2001至2010年,南开大学共承担国家社科项目240余项,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项目270余项。截至2010年,南开大学成功中标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以及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共计30项,重大项目中标总数居全国高校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