级别: 硕士生
UID: 72914
精华: 0
发帖: 856
威望: 1 点
积分转换
愚愚币: 0 YYB
在线充值
贡献值: 0 点
在线时间: 52(小时)
注册时间: 2009-07-24
最后登录: 2013-12-04
楼主  发表于: 2013-10-30 12:17

 SCI的陷阱

科学情报研究所(Institute for Scientific Information,简称ISI)其实是加菲尔德(Eugine Garfield)于1960年创办的一家私人公司。加氏编制了SCI(《科学引文索引》,它的英文全称为Science Citation Index),于1964年开始出版,它是一部世界著名的期刊文献检索工具。后来于1992年被世界上的最大传媒集团Thomason-Reuters收购,其出版形式包括印刷版期刊和光盘版及联机数据库,现在还发行了互联网上Web版数据库。Thomason- Reuters每年发布一个简称为JRC(Journal Rating Citation)的年度报告,对全世界各国的刊物进行评价,从而得出所收录刊物的影响因子(Impact Factor,简称IF)。而就是这样一套被传媒公司彻底商业化的东西却让中国人趋之若鹜,认为只要自己的文章被SCI索引就会得到国际承认似的。这里面有个误区,而我则称其为陷阱。

自然科学固然有比较硬的杠杆,美国可以用什么索引之类的东西来忽悠中国的学子们。尤其是对于那些从事管理的学官们,衡量某人或某学科的水平就靠被SCI收入的频率。在我看来,这绝对是上了老美的大忽悠的当。我们承认,美国的科学技术水平在国际上是一流的。但我们是否考虑过,他们的科学家是否也那么在乎被SCI所收录呢?作为局外人,我认为未必。

首先,真正的保密东西是不发表的,而是以报告的形式内部交流,甚至这类报告本身就要被保密(classified)。有谁会傻到那种程度将自己的看家本领亮出来让SCI索引收入呢?美国的军事、材料科学以及其他尖端科技的东西是不会在乎什么SCI的。国外的情况与中国不同,可以有许多杂志,但中国就不同了,我们还处于发展过程中,为什么一定要向美国制定的标准看齐呢?当然,我们也看到了一些可喜的成果,为了自己的成果被SCI收入,我国的科研人员不惜用尽学界所不齿的手段来打入SCI。

其次,我不清楚其他国家,如俄罗斯、巴西、印度等国的情况,是否那么在乎SCI,可我却觉得我们十分在乎,认为那是个客观的标准。而在我看来,这恰恰是老美玩的一个花活。老美聪明得很,依仗自己在科技上的话语权而调动中国科技人员的积极性。我们老说要搞创新,但是创新并非制造论文让SCI收录。我就不信,中国的航空航天、导弹等机密的东西也对SCI感兴趣。倒是各大学对SCI趋之若鹜,令人匪夷所思。

第三,SCI成为学问了。为了被SCI收录,有相当多的人开始做起SCI学来。从某种意义上讲,这就更加荒唐,更上了老美的当。SCI固然重要,但那也不过就是个统计形式而已,是属于二阶的对象,可是我们的在一线的学者们却专门干起了研究SCI的学问来了。这是中国科技人员的悲剧。我在科学网上有一段时间了,见到有相当多的博文是关于SCI的,这就让我感到奇怪了,难道都是研究SCI的?那么我就不禁要问,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是干什么的?列位专业人士难道还能把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的饭碗抢了去不成?

分享:

愚愚学园属于纯学术、非经营性专业网站,无任何商业性质,大家出于学习和科研目的进行交流讨论。

如有涉侵犯著作权人的版权等信息,请及时来信告知,我们将立刻从网站上删除,并向所有持版权者致最深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