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愚愚一起成长!
级别: 教 授
UID: 102801
精华: 2
发帖: 1781
威望: 64 点
积分转换
愚愚币: 44538 YYB
在线充值
贡献值: 0 点
在线时间: 18819(小时)
注册时间: 2011-06-09
最后登录: 2023-10-07
楼主  发表于: 2012-06-13 15:06

 高校博物馆:离大学生有多远

管理提醒: 本帖被 老红 执行提前操作(2012-06-16)
珍藏着无数藏品的高校博物馆无疑是一座埋在校园里的“宝藏”,然而令人遗憾的是,这座“宝藏”基本上处于无人赏识的状态。

■本报记者 陈彬

再过一个月,西部某高校学生贾明就要毕业离校了。现在回想起四年前刚入学的情景,贾明说他对母校的最初印象来自于一张照片。

那是一份入学材料里的一张照片,拍摄地点是学校的博物馆,一具完整的古生物化石标本占据了照片的主体。这让从小就对古生物充满好奇的他,顿时觉得与学校有了亲近感。

然而大学四年,贾明并没有找到这座“传说中”的博物馆。

“跟同学打听过,也问过老师,有人说学校根本没有,有人说可能存在,但不知道具体地点。现在已经没机会了,挺遗憾的。”贾明说。

其实,这种遗憾远非贾明所独有。

无人赏识的宝藏

事实上,在国内,拥有博物馆的高校并不在少数。

中国高校博物馆专业委员会主任、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宋向光曾大致统计过国内高校博物馆的数量。他得出的数字大致为280余家。“这其中有些规模比较小,但总体来说,这一数量已经比较可观了。”

除数量众多外,在质量方面,高校博物馆也有值得骄傲之处。

仅以宋向光所在的北京大学****克勒考古与艺术博物馆为例,该馆是中国高校中第一所考古专题博物馆,目前藏品达上万件。从周口店北京猿人石器,到商代的青铜兵器,再到各时期的陶器、钱币、封泥和民俗文物等,可谓种类丰富。

除北大之外,藏在高校博物馆中的珍品也不在少数。

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博物馆是中国北方地区唯一展示台湾高山族文物的博物馆;

位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北京航空馆拥有我国自行设计制造的“北京一号”飞机;

上海海洋大学中国鱼文化博物馆中藏有国内最大抹香鲸标本;

……

一项统计显示,截止到2008年,国内高校博物馆拥有的藏品已经超过故宫、国家博物馆、上海市博物馆、南京市博物院、河南省博物院等7座著名博物馆的总和。称高校博物馆是一个埋在校园里的“宝藏”并不为过。

然而令人遗憾的是,这座“宝藏”基本上处于无人赏识的状态。

事实上,贾明所在学校确有一座博物馆,而且规模还不算小,展品也达万件以上。但由于一般仅作教学、科研之用,真正能够一睹博物馆“芳容”的学生少之又少。

再比如位于北京的各大重点高校中,几乎都有自己的博物馆。然而这些博物馆一般都“隐藏”在校园深处。如拥有五千余件藏品的中国人民大学博物馆,在其门口甚至没有一个明确路牌,以至于在人大学习多年的“老生”都不知道学校有如此之多的“宝贝”。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高校博物馆总体利用率不足两成。在北京范围内,高校博物馆中参观人数最多的是北京航空馆,每年约5万人次,最少的仅千人左右,而这些参观者中,还包括了校外人员。

先天不足还是后天乏力

对于目前高校博物馆“养在深闺人未识”的现状,宋向光认为其出现的原因中,存在一定客观因素。

“说起高校博物馆,人们一般会将其与社会性的博物馆相提并论。但事实上,两者是有一定区别的。”宋向光说,高校博物馆一般是依照所在学校的专业强项和主要研究领域设立,其主要作用也是围绕教学和科研展开。因此,与一般重视科普性和趣味性的社会博物馆相比,高校博物馆的专业性和系统性比较强,这就决定了高校博物馆在先天方面便难以对本专业之外的学生产生很强的吸引力。

以成都理工大学博物馆为例,该馆是中国西部最大的地学类自然博物馆。馆藏标本12万件以上,有大量稀世珍品。甚至包括20多具珍贵的恐龙化石骨架标本,在数量和种类上均居中国各大学博物馆之首。然而,由于该馆几乎所有展品均是冷冰冰的“石头”,如果不是地学类专业的学生或对其有浓厚兴趣的人,相信很难有参观的兴趣。

除此之外,宋向光还表示,高校博物馆目前的窘境与当前的教育大环境也有关。

“这并不难理解。”他说,目前国内高校总体的科研环境并不十分浓厚,反映在学生层面,便是学生缺乏足够的创新意识。“博物馆是一个提供灵感的地方,但学生如果整天忙于本专业的学习,只将注意力放在书本上,他们当然想不起去博物馆了。”

然而,也有人对此持有不同意见。

陈群辉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博览园副主任。在接受《中国科学报》记者采访时,他直言目前高校博物馆缺乏主动宣传推广自己的动力。

“任何一个社会机构,如果缺乏一定的宣传手段,都不会为公众所知晓,这个道理很简单,高校博物馆自然也不例外。”陈群辉说,目前部分高校博物馆的确存在不作为的现象。“这一方面是由于领导的不重视,同时博物馆自身也需要反思,自己是不是真的在宣传方面下足了功夫。”

可以到博物馆上课吗

既然博物馆在校内与学生的联系称不上紧密,那么在课堂上,博物馆又能给学生哪些帮助呢?

不久前,北京大学与美国某著名高校签署了一项合作项目。一位美国教师通过这一项目到北大为学生讲授历史课。而在上课之前,他找到了宋向光,希望能够租用一些博物馆的藏品作为授课时的道具,这让宋向光有些为难。

“这在北大之前是没有先例的,而且制度上也不允许,所以我只能回绝了她,她当时很失望。”宋向光说。

据这位美国教师介绍,在美国高校,如果教师在授课时需要一些藏品作为道具,只需要向博物馆打声招呼,博物馆不但会将藏品准备好,甚至可以专门腾出一间教室供学生上课。

事实上,这种“把课堂开到博物馆”的做法,在国内某些高校中也是存在的。但授课的内容却有着一定的局限性。一般为专业性和实务性课程,比如地质、中医药、医学或航空等。

“更重要的是,国内教学对博物馆藏品的利用依然还停留在‘隔着玻璃观察’的阶段,与国外教学中‘道具化’程度相比,其融合度依然不够。”宋向光说。

最近几年,一位年逾古稀的美国教授每年都会向宋向光所在的博物馆捐赠一些西方版画作品,这种热情在让他感动之余,也让他有些好奇。问及原因,这位老人说自己曾是哈佛大学的学生。在他上学期间,学校的艺术博物馆允许学生以极低的价钱租用藏品,并带回宿舍欣赏。正是这段经历让他养成了对艺术的热爱,并认识到了艺术品对青年人成长的作用。“老人的话对我触动很大,也希望国内的高校博物馆能够真正重视藏品对学生学习的重要性,继续加大其与教学、科研的融合度。”

别不抱希望,也别太抱希望

也许是察觉到了高校博物馆在育人方面所存在的问题,今年5月30日,教育部在上海召开会议,宣布正式成立全国高校博物馆育人联盟。希望以联盟的形式扩大高校博物馆在校内外的影响力,带动全国高校博物馆在育人方面向更高质量、更高水平迈进。

教育部的初衷无疑是好的,但在高校中,对于这项措施能否起到作用,也有着不同声音。

在记者的采访中,某位参加了此次联盟的高校博物馆馆长便直言,对于这一联盟的前景并不看好:“其实在今年4月,北京市教委已经成立了一个类似的博物馆联盟;而在更早之前,北京市文物局也曾组织过博物馆联盟。但在我看来,这些联盟成立后,并没有给各高校的博物馆发展带来切实的帮助,很有‘树政绩’之嫌。相信这次成立的联盟也很难有所作为。”

该位馆长坦言,目前联盟成立后最大的问题便是缺乏持久性的工作安排。“这次联盟成立大会通过了一项工作实施计划,但我很怀疑这份计划是不是真的能够实施。如果仅仅是搭一个‘架子’而没有后续工作,这样的联盟真的没有什么意义。”

事实上,早在2008年,上海市就已经成立了由在沪高校组成的民族文化博物馆联盟。该联盟运行至今,已经有近2000名大学生参与志愿讲解,近万名学生接受了现场教学。在谈到联盟的作用时,该联盟秘书处单位——上海海洋大学的宣传部工作人员江菊梅向记者表示,对于联盟的作用,“别不抱希望,也别太抱希望”。

“联盟不等同于协会。”江菊梅说,联盟只是一个平台,在这个平台上,各高校可以联合活动,实现优势互补。但这并不意味着联盟有义务为成员单位提供硬性支持。“高校首先要有自主性,主动走出原有的圈子。要让社会和相关管理部门看到你的优势特色,在这个基础上,才能够谈及自己、政策方面的支持。如果自身缺乏主动精神,高校博物馆依然会原地踏步,成立再多的联盟也无济于事。”
和愚愚一起成长!
分享:

愚愚学园属于纯学术、非经营性专业网站,无任何商业性质,大家出于学习和科研目的进行交流讨论。

如有涉侵犯著作权人的版权等信息,请及时来信告知,我们将立刻从网站上删除,并向所有持版权者致最深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