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一封来信及回复 --]

愚愚学园 -> 教师之家 -> 一封来信及回复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汉卿北望 2012-06-10 23:22

【博主按】今天从外面上课回来,收拾邮箱,在垃圾邮件里看到这封学生来信,读后内心很感动,马上回复,后来觉得应该记下来,生活就是由这些点滴的温暖填充而变得丰富与令人回味的。这些年我内心里一直恐惧某些日子会下落不明,那些日子如路标,给辽远的生活一些提示,就如同我们总会在快意的奔跑中忘掉我们最初是为何而奔跑了!

【学生来信】
李老师:
     非常有幸这学期成为您的学生,期间因为工作原因,缺了两节课,甚为遗憾。
     昨天放学后,步出交大校园,沿街而过,路过一个小车摊位,已然走过了几步,想了想,顿了顿,我又退回来,第一眼吸引我的是那一辆辆手工做的小车,而让我回转回来的是那位满脸沧桑、满手油污的老人,很快我就选了其中一辆,老人和我开始攀谈,拿着200元的下岗工资,靠自己钻研的一门手艺上过美国杂志,进过世博展览,他很高兴能有人喜欢他的作品,目光注视着他,倾听他说话。他的每个手指都是黑黑的,满是伤疤。100元的这辆车,我很喜欢,更喜欢这种自己内心的柔软能给予那些困难中的人一丝安慰和支持,也是李老师您一直教我们的善良。
     (此处省略与单位有关的一段文字。)最后,我只是想表达一下对老师您的感谢,感谢您让我重新认识了哲学,通过读一些书,对人生有一些不一样的认识,不管外界如何纷扰,始终要坚持自己内心的正义与善良。
     谢谢您。


                                                                                                                                                                &n bsp;                  您的学生:XYZ
                                                                                                                                                                &n bsp;                  2012年6月3日
附上老师您推荐过的一些书,当当上定购了,有些我已看过,有些正在看,有些准备看,呵呵。
1、理想国
2、飞鸟集
3、神曲
4、喧嚣与凝视(呵呵,这本是老师您的作品啊)
5、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
6、荷马史诗
7、历史的观念
8、昨日的世界(这本看过了,很悲伤,很感动)
7、庄子
8、柏拉图对话录
9、社会生活中的交换与权力
10、道德情操论
11、培根论人生
12、肖申克的救赎(电影比中文小说好看的多)
13、苏格拉底之死
14、良知对抗暴力
15、新实证主义
16、历史决定论的贫困
17、逻辑哲学论
18、通往奴役之路
【博主回复】
XYZ你好!

    今天清理垃圾邮件,突然看到这封来信,读后竟然感动的不得了,赶紧停下,吸一支烟,平静一下,再看一下日期,原来已经过去一周了,这平淡忙碌的一周,让人心生疲惫,当看到这些文字下琐碎的温暖,内心竟如春水般开始流淌,我知道并开始相信那些美好并不遥远,其实它就隐藏在我们的身边,平淡得如白云苍狗。三十年前,我们是读着北岛的诗歌:告诉世界,我们不相信!开始走向江湖的,今天,我想把北岛的那首诗改为:在我们青春不再的岁月,我们开始让相信变得值得相信。也许,这样的人生是值得为之奋斗的。
      那日,课上,虽然不知道你的名字,但也曾提到你的案例,如你文中所言:内心最柔软的地方就那么不经意的动了一下,其实,我想告诉你:这些平凡的鼓舞是很有力量的。这门课就这样用温暖的方式结束了,对于一个哲学教员来说,这是最好的回报,如果哲学的嫩芽开始在一些匆匆的脚步间让人开始放慢步伐,并安静地开始想一些问题,那么哲学就没有死,这是很令我自豪的事情,我们的骄傲很普通,但是那是来自脚下的土地和内心的召唤。也谢谢你的鼓励!这是今年我收到的最好的礼物。
      安心的生小宝宝吧,那是人生中最值得期待的事情,让考试等下一班车吧,呵呵,那条线路上车来车往,总会有座位的。当生命用生命作为连接的时候,所有的行为都变得清晰明了,那些过往岁月不再下落不明。在擦肩而过的街角,我们和大学在那里短暂相遇,然后各奔东西,一种叫做怀念的东西开始生长。


祝母子平安,一切顺利1

李侠6-10于南方
说明:文字部分未来得及征询那位同学的意见,我已经把与单位有关的几句话去掉了你,相信不会给单位造成什么影响。文中图片来自网络,没有任何商业目的,仅供欣赏,特此致谢!




本文引用地址:http://blog.sciencenet.cn/blog-829-580704.html




查看完整版本: [-- 一封来信及回复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7.0 Code © 2003-08 PHPWind
Time 0.046875 second(s),query:2 Gzip disabled

You can contact 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