愚愚学园
www.SciFans.net温馨提示:
近日,华南农业大学亚热带农业生物资源保护与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潘庆华教授课题组在国际学术期刊Scientific Reports在线发表了学术论文,阐明Pib相关水稻品种稻瘟病抗性丧失的分子机制。
上世纪60年代由国际水稻研究所引进的稻瘟病抗病基因Pib是华南地区其后30年的主要抗源,育成了特青及特香占等多个骨干品种。但是,这些品种推广种植若干年后都出现了抗性丧失。
人们一直期待通过克隆与之产生基因对基因(gene-for-gene)相互作用的、稻瘟病菌无毒基因AvrPib来阐明其抗性丧失的分子机制。
该课题组利用正、反向遗传学技术,克隆并确认了AvrPib的功能;通过群体遗传学技术,描述了该基因在我国不同稻作区稻瘟病菌群体中的遗传结构特征;通过比较基因组学技术,明确了该基因在不同稻瘟病菌群体中的等位性变异及其比例;通过进化生物学技术,验证了该基因在不同稻瘟病菌群体中的突变途径;通过基因表达技术,明确了该基因不同等位基因的表达方式。综合上述结果,该研究推断,发生于稻瘟病菌无毒基因AvrPib的转座子插入(81.7%)、部分缺失(11.1%)、完全缺失(6.7%)以及点突变(0.6%)是导致Pib相关水稻品种稻瘟病抗性丧失的主要原因。(来源:中国科学报 胡璇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