愚愚学园
www.SciFans.com提醒:
研究要点
通过影像学检查,可确定哪些患者能够在卒中症状发生6小时后从血管内治疗中获益。
使用CT灌注等检查工具可以扩大治疗时间窗,从而让更多患者得到治疗。
一项新的研究显示,脑部影像学可以准确识别哪些患者可以从卒中血栓清除中获益。而不必再依赖于症状开始后的时间来确定是否对患者进行治疗。
通过对卒中患者使用CT灌注扫描,对那些神经系统表现典型的卒中患者进行血管内介入治疗,可以超出时间窗限制。此前血管内治疗的时间窗为症状出现后6小时,而药物溶栓治疗的时间窗则为4.5小时。
“我们想要表达的是,当一名患者出现了卒中,情况严重,而距离他的症状发作时间已经超出6小时,我们也不应当在这里停止治疗。”来自斯坦福大学的共同作者Jenny Tsai对此表示。“通过使用CT灌注扫描,我们想给那些患者一个获得治疗的机会。”
卒中:时间就是大脑
研究者表示,通过影像学检查,可以选择出卒中症状发作后最多18小时内的患者,对其进行血管内治疗。
对于卒中而言,有一句六字真言:“时间就是大脑”。作者指出,在6小时时间窗内没有得到治疗的患者预后被认为显著不佳。然而,近期的研究证实,大约有多达30%的患者具有独特的脑生理学,或影像学表现为“目标不匹配”(定义为Tmax>6s的病灶体积与核心体积比值>1.8),这种情况下时间窗能够扩展,这类患者对于血管内治疗的响应良好。
“所谓目标不匹配的表现,本质上是患者具有大量可挽救的脑组织。”Tsai解释称,“因此你可以称之为‘*********的卒中’,因为患者的血管解剖使得他们比起其他人更能够耐受卒中,从而治疗时机可以超出6小时时间窗。不过,我们首先必须能够鉴别出这些患者。”
此前的「DEFUSE 2」研究是一项前瞻性临床试验,结果证实了使用MRI灌注扫描鉴定这类患者的识别能力。然而,做一次MRI可能需要45分钟到1小时,而CT灌注扫描则要快多了——包括绝大多数卒中患者均要完成的常规CT增强扫描,再额外加上大约5~10分钟即可。
「DEFUSE 2」研究详情请见医脉通此前相关报道:[ISC 2013]联合成像技术预测卒中后梗死体积
6小时后的治疗也可获益
为了更好地评估目标不匹配的卒中患者预后,Tsai等人分析了“CT灌注扫描预测缺血性脑卒中血管再通响应2年计划(CRISP)”的数据,在美国6个医疗中心进行,包括年龄在18岁及以上的患者。
研究纳入了102名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基线时进行CT灌注扫描,确认有不匹配区域,并且在症状发作18小时之内进行了血管内治疗。
研究结果显示,在症状发作6小时内接受了治疗的患者中,有71.4%功能预后良好(90天时mRS评分为0~2分),表明几乎没有或完全没有残疾,而在6~18小时之内接受治疗的患者中,同样有61.7%的患者预后良好。
多因素分析显示,发病到灌注时间和良好预后之间的联系无统计学意义(P=0.32),而患者年龄(每5年,P=0.02)、基线时NIHSS评分(P<0.001)以及阿尔伯塔脑卒中计划早期诊断评分(P=0.005)是预后的影响因素。
调整后每延迟1小时的相对危险度为0.994(95%CI,0.97-1.02)。总体上,症状发作到灌注扫描的中位时间为6.6小时。
来自南卡罗来纳医科大学的Bruce Ovbiagele对此表示,这一项研究揭示了卒中干预治疗对于预后改善的重要作用。
他表示:“这项研究告诉我们,即使患者的症状发作超过6小时,也并非‘一刀切’地都不治疗。特别是如果患者进行了影像学检查,并且的确是这一类型的时候,患者的脑细胞仍有被挽救的机会。”
Tsai指出,现有数据大多只显示出在6小时后的治疗对患者有益,而多数卒中中心在超出6小时时间窗后并不进行灌注成像检查。
“对于大面积致残性急性脑卒中,我们现在已经有了非常有效的治疗方法。”Tsai表示,“并且我们知道,有些并未处于标准时间窗,并且使用基础影像学检查的患者也可能从血管内治疗中获益。我们还应该做得更好。”她认为,我们应当为更多患者能够接受CT灌注扫描开辟一条道路。
【温馨提示】体验睿医文献免费全文,请在App Store搜索“睿医文献”安装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