级别: 博士生
UID: 63244
精华: 0
发帖: 2247
威望: 25 点
积分转换
愚愚币: 6025 YYB
在线充值
贡献值: 0 点
在线时间: 1226(小时)
注册时间: 2009-03-06
最后登录: 2017-11-05
楼主  发表于: 2016-08-19 10:34

 高校副教授论文一稿三发 作者署名不一

近日有读者反映称,一篇题为《“卓越计划”下大学数学教学方法的探索》的论文,只字未改发表在了《数学教育学报》、《天津城建大学学报》和《中国建设教育》三个期刊。其中一篇的作者为独立署名的“陈成钢”,另两篇却在“陈成钢”后面加了第二作者“顾沛”。

一稿三发,这已有学术不规范之嫌;内容相同而作者署名不一,这更易引起争议。

中国青年报记者了解到,共同的作者“陈成钢”2000年毕业于南开大学统计与概率专业,现为天津城建大学理学院副教授。出现两次的第二作者“顾沛”上世纪80年代同样毕业于南开大学,后留校任教至今,曾是陈成钢大学时代的老师。

陈成钢告诉记者,因为做课题的缘故,自己多次采访老师顾沛,顾沛参与了创作,为他提供了一些思路和参考意见。顾沛也承认,论文的部分内容与陈有过沟通,“但并没有见过全文。”

期刊标注的收稿日期显示,2013年10月22日,《数学教育学报》收到了署有陈成钢、顾沛两个署名的论文。6天后,陈成钢所任教大学的学报也收到了这篇文章,不过,署名只有“陈成钢”一人。

事实上,“一稿多投”长期以来均被教育部门视为学术不规范的行为。《天津城建大学学报》官网也明确:“来稿请勿一稿多投”,“稿件经终审后未接到录用通知者,作者可自行处理,本刊不予退稿”。

2014年4月、6月,这两篇收稿日期仅相隔6天的相同论文先后在《数学教育学报》、《天津城建大学学报》发表了。论文首页标注均注明,文章系天津市教委2012年重点教改课题的项目。

论文相同,署名为何不一呢?顾沛接受采访时认为,这可能与自己在学界的口碑有关。《数学教育学报》是相对较好的杂志,自己经常给其投稿,编辑部一般看到有顾沛的名字,可能更容易发表,“所以,投《数学教育学报》署我的名字,对他(陈成钢)是有好处的。”

陈成钢则表示,由于在论文中引用了顾沛的观点及所发表文章的内容,所以,“就自作主张署名了”。他称事先未知会顾沛,表示抱歉。

对此,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从事版权研究的吴赟副教授告诉记者,同一篇论文署上不尽相同的作者在多处发,是学术不规范行为。同时,在事先不通知对方的情况下,把采访对象(包括引用的文章作者)姓名放在署名里,作为第二作者,也是违规行为,“这是对对方署名权的一种侵犯。”

2015年6月8日,这篇论文在距上次刊发一年多之后,再次被《中国建设教育》杂志收到了。当年10月,论文第三次发表,署名是陈成钢、顾沛。对此,顾沛同样称不知情。

论文末尾备注了“中国建设教育协会 2013-2014年度优秀教育教学科研成果 二等奖”字样。陈成钢说,《中国建设教育》是内刊,当初自己的文章是被天津城建大学教务处挑选后发往此刊物评奖,“这个杂志的文章全部是已经发表过的。”

但是,该刊主办单位中国建设教育协会办公室工作人员却有不同的说法。工作人员称,刊物不会主动接收或发表已发表的论文,同时,虽然确有评过科研立项的奖项,但范围仅限协会自己的立项,“他们既不是我们单位的。另外,因为我们刊物没有国内刊号,所以发在我们刊物上对作者评职称也没有用。”

同样的论文,既是教改课题,又被作为获奖成果,吴赟认为,这仍旧属于“一稿多投”,一稿多投存在学术不端问题,任何稿件不论以任何形式的成果出现都不能一稿多投。

顾沛也表示,如果文章后面没有标明转载,“一稿多投肯定就是有问题的”,对《中国建设教育》上与陈同署的论文,他称“完全可以否定掉”。

陈成钢接受采访时也意识到不妥,他坦言,项目结题时,他因担心发不出论文耽误进度,所以才又投了一次,“我之前确实没有这个经验,也没注意过这个问题。”
分享:

愚愚学园属于纯学术、非经营性专业网站,无任何商业性质,大家出于学习和科研目的进行交流讨论。

如有涉侵犯著作权人的版权等信息,请及时来信告知,我们将立刻从网站上删除,并向所有持版权者致最深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