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孔雀雉在中国分布于云南省西部盈江、西南部西双版纳,在海南省为留鸟。国外分布于斯里兰卡、不丹、印度、缅甸、泰国、老挝和越南。
全长约50(雌)~65(雄)cm。雄鸟全身几为乌褐色,密布以近白色细点和横斑;翅、背及尾等均具金属绿蓝带紫色的眼状斑。雌鸟较小,羽色较暗钝,尾较短,眼状斑不显耀。
栖息于海拔200~1200m中、低山丘陵、山地的热带沟谷雨林、季雨林和山地常绿阔叶林以及原始植被遭破坏后的次生稀树灌丛草地、橡胶林、茶林等人工种植作物群。常单独或呈松散地成对活动,很少见其结群活动,活动场所多在森林中林木灌丛较为密集潮湿的地面上。以植物性食物为食,****************食昆虫及小动物。叫声十分响亮,鸣声似“guang-gui,guang-gui”,故称“诺光贵”。营巢于200~950m的丛林中,多在密林中的沟谷地带,以及山区耕地周围的次生林。巢甚简陋,仅是用树枝、叶片和杂草堆积在自然凹窝的地面上。每窝产卵2~5枚,偶见6枚卵。
常见天敌是青鼬,白昼活动的中型猛禽亦捕杀孔雀雉。人类的捕杀对孔雀雉构成很大威胁。几十年来,在海南和西双版纳对橡胶、咖啡、茶叶等热带经济作物的种植和木材的开发利用,大面积的热带雨林和季雨林被砍伐,严重地破坏了孔雀雉的栖息生境条件,致使孔雀雉种群数量已相当稀少,已处于相当濒危的境地。已被列为国家I级重点保护动物;《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鸟类》中列为稀有种;濒危动植物国际贸易公约1995年列入附录I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