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北京12月12日讯(记者甘晓)今天,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以下简称基金委)在北京召开2016年“捍卫科学道德 反对科研不端”通报会,通报了2015—2016年查处的科研不端行为典型案例。
通报会重点通报了2015年国际论文撤销事件。自2015年3月份开始,英国现代生物(BMC)、斯普林格(Springer)、爱思唯尔(Elsevier)、自然(Nature)等国际出版集团4批集中撤稿,涉及到中国作者论文117篇。其中有23篇标注了科学基金项目资助,有5篇被列入已获得资助的项目申请书中。
基金委对上述28篇被撤论文展开集中调查。调查发现,这些被撤论文都是委托第三方中介机构进行“润色”并投稿;更有甚者,部分论文完全是通过论文买卖,请人捉刀代为撰写和投稿。根据调查结果,2015年6月基金委及时对13项处于评审状态的申请项目终止评审程序,今年3月和8月经监督委员会审议,对52位相关责任人和1个依托单位作出严肃处理。
其中,基金委在重点调查28篇与科学基金项目相关的论文时发现,这些论文全部是委托第三方投稿,其中有近一半论文投稿与一个名为“上海丰核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的第三方有直接或间接关系。
在深入调查中,上海某大学致函基金委称,该校博士毕业生王立山和其硕士同学臧卫东是该公司的前后任法定代表人。同时,王立山与臧卫东二人合作的一篇论文也因伪造审稿人邮箱、提供虚假审稿意见、操控论文同行评议过程,于2015年8月被斯普林格出版集团撤稿。
同时,基金委还通报了自2015年至2016年11月底接收日常举报案件、专项案件及主动核查案件共计382件,监委会办公室人员逐项认真初核,认真分析举报内容和线索,对其中208件案件启动调查程序。基于调查结果,基金委监督委员会审议案件113件,处理相关责任人172人,处理相关依托单位9个。
对此,基金委主任杨卫指出,基金委历来重视科研诚信建设工作,多年来通过不断探索实践,逐步形成“教育、制度、监督和惩处并重”的科研诚信建设体系。基金委多年来始终坚定捍卫科学道德的态度,一直将严肃查处科研不端行为作为加强科研诚信建设的重要手段之一,对不端行为实行“零容忍”。
杨卫表示,未来,基金委将进一步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继续推进科学基金监督工作的常态化;二是切实推进科学基金监督工作的制度化;三是着力推进科学基金监督工作的信息化;四是逐步推进科学基金监督工作的国际化。
基金委监督委员会主任陈宜瑜和基金委党组成员、副主任何鸣鸿也出席了会议。(
www.SciFan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