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德市民李明磊(化名)怎么也没想到,一年多前他向当地食药监部门提供的保健品制假线索,竟然牵出了一桩特大网络制售有毒有害食品大案。
自2016年以来,一款名为“仁合胰宝”的降糖保健品,在多个电商平台上火爆销售。患有糖尿病多年的李明磊在服用这款声称“无添加”“三位一体健胰法”的降糖“神药”后,出现了心慌等不良反应。经有关部门鉴定发现,其中非法添加了“双胍”类国家明令禁止的西药成分。
公安部统一指挥河北、湖南等11个省区市公安机关会同当地食药监管部门,成功破获了这起特大网络销售有毒有害保健品案。截至目前,共抓获犯罪嫌疑人76名,打掉黑窝点19个、黑工厂3个、涉嫌非法经营犯罪的化工厂1个,查获有毒有害保健食品15万余盒、西药原料1.3万余公斤、制假流水线4条、化工生产设备27台,案值高达12亿元。
这背后是一张制售有毒有害食品犯罪的庞大网络———从生产有毒有害食品原料的供应商、制假的黑工厂,到遍布全国多个地区的批发商、包材商、供货商,再到末端的零售商。南都记者了解到,对这起案件,公安机关从最末端的成品胶囊销售一直打到了源头化工生产厂家,是一起真正实现全链条打击的有毒有害食品案件。
患者称吃后有心慌、低血糖反应
66岁的李明磊身患糖尿病十多年。2016年6月份,多位“糖友”向他推荐,有一款在网上销售的名为“仁合胰宝”(金帝华牌舒尔克胶囊)的保健食品对降糖特别有效。
“纯中药,效果立竿见影。”听了“糖友”们的介绍,李明磊让儿子到网上查询发现,这款药在电商平台销量很大,包装盒上写有保健食品的批号,且是“中国中医药科学院、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联合研制的。李明磊认为这产品“挺正规”,让儿子一次性买了五盒。
吃了十多天后,李明磊感到身体不适,出现心慌、低血糖的症状。老人习惯性地每天测血糖,吃了“仁合胰宝”之后血糖“降得飞快”。“久病成医”的李明磊便疑心这产品有问题,于是立刻赶到承德市食药监局进行举报。
由于发现该产品中含有盐酸苯乙双胍、盐酸二甲双胍等国家禁止在保健品中添加的西药成分,承德市食药监局将这一线索移交给了承德市公安局。市公安局食药侦支队利用快检技术对“仁合胰宝”进行检测,也发现其中含有属严禁在保健品内添加的“双胍”类西药成分。
南都记者查询发现,早在2012年,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办公室发布的《保健食品中可能非法添加的物质名单》中,就将盐酸二甲双胍、盐酸苯乙双胍这两类降糖类原料药列入其中。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2016年曾发文指出,苯乙双胍可导致乳酸酸中毒,决定停止苯乙双胍原料药及其制剂在我国的生产、销售和使用。
2016年6月23日,承德市公安局就此成立专案组,进行立案侦查。
成本5元零售300元 各环节都有暴利
侦查中,公安机关发现,这种药品不仅在网上有售,在全国范围内还有实体店针对特定人群进行推销,重庆市长寿区的吴吴食品经营部吴群(化名)便是其中之一。经初步核实,吴群通过互联网渠道,对外销售仁合胰宝、百草糖、金杞胰岛素、基因口服胰岛素二代等有毒有害保健品,销售案值200余万,销售网络涉及全国十余个省份50余个地市。
深入调查后,公安机关发现,吴群并没有生产有毒有害食品的行为,生产者另有其人。一张覆盖全国的制售有毒有害食品的犯罪网络由此被揭开。
为挖出幕后黑手,查清有毒有害食品来源,专案组通过物流记录等线索,先后查清了位于河南的供货商、生产商、包材商,并最终查明案件的源头———山东曲阜某化工公司违法生产盐酸苯乙双胍、盐酸二甲双胍等国家明令禁止在保健食品中添加的降糖类高纯度原料药,并以化工产品或医药中间体名义非法销售给生产有毒有害食品或假药的黑工厂、黑作坊。
公安机关还调查发现,涉案“仁合胰宝”每盒生产成本不足5元,“出厂价”为12元,批发价40元,网络零售价125元,线下店铺零售价高达300元,犯罪链条各个环节均存在暴利空间。
化工企业非法提供原料药
去年7月,当公安机关来到山东曲阜某化工公司进行调查时,这家化工厂的流水线仍在生产盐酸苯乙双胍、盐酸二甲双胍两种产品。民警将现场扣押的13吨化工原料提取并送检后发现,提取的14种白色晶体中7种为二甲双胍,两种为苯乙双胍,且纯度较高,已经远远超越了化工产品的范畴。
化工企业以化工产品为掩护,非法向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药品的犯罪分子提供原料药,具有很强的隐蔽性,这也加大了公安机关的侦查难度。
而这些非法生产的原料药,通过层层“供货商”源源不断地流向全国各地。曲阜某生物有限公司法人代表孔亮(化名)便是其中一个。从2012年开始,他就从涉案的化工公司的销售主管王红(化名)那里购买苯乙双胍和二甲双胍,多则五六十公斤,少则几公斤,以140元一公斤的价格“进货”,然后以160元卖给客户。打着销售“化工产品”和“医药中间体”的名号,孔亮通过在网上“打广告”的方式,将这两类非法原料药卖给全国各地的客户。
“来问的不少,有河南的、湖北的。固定的两三个,散户的也有几个。固定的每次跟我买一桶,几十公斤。”目前关押在承德市看守所的孔亮告诉南都记者,他通过这种方式共计“卖出去600多公斤”。
孔亮坦陈,王红曾告诉他,这两种原料药“被用来做保健品比较多一点,(保健品)加了西药效果好”。
黑作坊手工分装成胶囊
公安机关侦查发现,2015年以来,王红所在的公司在未取得相关生产许可资质的情况下,大量生产并销售盐酸苯乙双胍、盐酸二甲双胍等原料药,购买者多为制售有毒有害食品及假药的生产商。
这些购买者利用上述原料非法生产“仁合胰宝”等有毒有害食品,再销售给批发商,进而分销给零售商。
目前同样关押在承德市看守所的宋磊(化名),也是这个链条上的一环。宋磊向南都记者表示,他从这些“生产商”那里拿到含有“双胍类”成分的两种颜色的硬胶囊,在自家的小作坊内,套上不同的包装,摇身一变成为不同名称的降糖、降压药品,再销往各地。
“红黄胶囊是用来降糖的,蓝白胶囊是降压的。比如,客户跟我要‘糖必清’这样一款降糖产品,我就把红黄胶囊进行分装,包装成‘糖必清’发给客户。”宋磊称。
顺着生产销售的链条,承德公安机关历时一年多,一层一层揭开了这起制售有毒有害食品案件的每一个环节。
办案民警向南都记者表示,此前在打击此类案件时,由于线索繁杂、涉及面广等原因,常常只能打掉链条上的几段,而在这个案件中,从最末端的销售商,到二级代理商再到有毒有害保健品生产窝点,直至原料药生产源头,公安机关全部进行了查处,真正“打到了源头”、“打到了尽头”。
提醒
正规渠道买保健食品
勿轻信网上夸大宣传
2017年7月以来,按照国务院食品安全办的统一部署,公安部积极会同食药监管总局等9部门部署开展食品、保健食品欺诈和虚假宣传专项整治行动,依法履行侦查打击职能,严厉打击违法犯罪活动。截至目前,各地共破获此类犯罪案件4100余起,抓获犯罪嫌疑人6700余名,迅速遏制了犯罪活动猖獗的势头,成功侦破一批大要案件。
这起由公安部统一指挥河北、湖南等11个省区市公安机关会同当地食药监管部门成功破获的这起特大利用互联网制售有毒有害食品案,是国务院食安办牵头部署开展食品、保健食品欺诈和虚假宣传专项整治中多地区多部门联动成功侦破的典型案例。
公安部有关负责人介绍,向食品中非法添加化工原料、西药成分的犯罪活动一直是公安机关打击的重点,此类食品药品、保健品,因其非法添加西药,往往在短时间内有明显“治疗”效果,欺骗性很强,但由于非法添加的西药成分未经科学配比,存在很大安全隐患,严重危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有的食品本身没有安全问题,但被不法分子夸大宣传功能、效果,诱骗消费者高价购买,甚至延误正常治疗。
公安机关提醒广大消费者特别是老年人和慢性病患者,要通过正规渠道治疗疾病、购买药品和保健食品,不要轻信互联网等平台上对保健食品效果的夸大宣传。如果发现可能购买了非法添加西药成分食品、保健食品,本人及亲属要及时报警求助或向有关行政主管部门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