级别: 硕士生
UID: 129969
精华: 0
发帖: 1662
威望: -5 点
积分转换
愚愚币: 124 YYB
在线充值
贡献值: 0 点
在线时间: 2455(小时)
注册时间: 2019-06-26
最后登录: 2024-03-28
楼主  发表于: 2020-04-10 09:48

 技术创新如何抑制碳强度?

    近年来,二氧化碳排放引起的气候变暖已经成为全球面对的挑战,我国作为当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同时也是碳排放量第一的国家,推行低碳减排政策是义不容辞的责任。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及生态环境治理的关键时期,2009年我国曾承诺到2020年实现碳强度下降40%~45%的目标,在严峻的减排挑战下,我国政府积极寻求有效的减排方式。

    低碳技术创新是应对温室效应的有效措施之一,探究技术创新对碳排放的作用机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汉斯出版社《环境保护前沿》期刊中,有论文基于2004~2016中国省级面板数据,通过中介效应检验方法,研究了低碳技术创新、能源消费结构和碳强度三者的关系;并结合我国东、中、西三个地区的特点分析各地区能源消费结构的中介效应。

    根据实证结果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第一,样本期间内,能源消费结构具有显著的中介效应,低碳技术创新对碳强度有显著的抑制效应,其中有37.59%是通过降低传统能源占比实现。各区域中介效应存在差异,东部地区显著中、西部地区不显著。结合我国低碳技术创新区域分布特点,可能受当地技术创新的数量和质量影响;

    第二,观测期间内,当前我国整体经济发展水平尚未到达EKC假说中的“拐点”,经济增长对碳强度存在显著的促进效应。从区域研究结果来看,东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高,能够实现经济增长和环境效益双赢。而中部和西部地区经济增长对碳强度具有显著促进效应。

    第三,改革开放是我国经济取得快速增长的主要原因,而当前无论是整体还是分区域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碳强度的影响均为正,研究结果支持“污染避难所”假说。

    第四,样本期环境规制对碳强度有显著的促进效应,出现了环境规制的“绿色悖论”。可能是由于信息不对称、政策非完全执行有关。城市化的系数显著为负,说明当前我国城市化引起的集聚效应降低了能够降低碳强度。

    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严峻,人类面临的大气污染物和温室气体减排压力也越来越大,而且导致环境问题的因素日渐多元化,单一的环境治理方案已经无法对碳排量起到很好的抑制作用,由此本文结合我国现实情况与本文研究结果提出以下建议:

    第一,能源消费结构在技术创新与碳强度之间扮演者重要的角色,可以通过优化能源消费结构、降低传统能源消费比重或研发利用清洁能源来降低碳强度。

    第二,在制定地方减排政策时应该充分考虑当地经济水平、能源结构等因素制定适合当地的减排政策。

    第三,促进区域间政府合作、构建知识共享平台,以发展高质量创新为目标,拓展低碳技术应用空间。第四地方政府在引进外资企业时应当综合考虑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对于高污染型企业应当慎重或拒绝引进,以免造成强度过高的环境负效益。

    第五,加速城乡结合建设,推进城乡一体化,提高城市化水平,充分利用规模优势达到集聚效应来降低碳强度。
分享:

愚愚学园属于纯学术、非经营性专业网站,无任何商业性质,大家出于学习和科研目的进行交流讨论。

如有涉侵犯著作权人的版权等信息,请及时来信告知,我们将立刻从网站上删除,并向所有持版权者致最深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