级别: 长江学者
UID: 35495
精华: 1
发帖: 332
威望: 462 点
积分转换
愚愚币: 60338 YYB
在线充值
贡献值: 5 点
在线时间: 17132(小时)
注册时间: 2007-09-30
最后登录: 2023-08-11
楼主  发表于: 2012-07-14 11:01

 为何父亲成为在家上学主导

为何父亲成为在家上学主导
研究认为:父亲更多参与家庭教育是网络时代新信号
本报记者 李新玲 《 中国青年报 》( 2012年07月14日   03 版)
    张乔峰没有想到,他发在回龙观社区网站上、介绍儿子在家上学经历的帖子,竟然让自己高调走进公众视野。一个多月来,已经有几十家媒体采访他,许多父母辗转找到他,希望让孩子跟着他学习。几天前他去石家庄电视台录制一个节目,还有两位分别从武汉和内蒙古特意远道而来的父亲,希望与他当面一聊。他们都对孩子目前在学校的学习状况不太满意。

    这位北京大学的毕业生感到了压力。因为在与媒体和家长的接触中,经常有人对他的行为表示不理解和质疑,甚至认为他把刚刚上小学一年级的孩子从学校领回家,是在冒险,是对孩子不负责任。

    其实,张乔峰是学校教育的胜出者。当年,他因为数学竞****成绩突出,从福建农村被保送进入北京大学物理系。可是,当他进入大学后,发现自己只会考试,其他能力非常欠缺。甚至当家乡的父母官到北京看望这些高考的佼佼者,让他在座谈会上讲几句话时,他都不知说什么。于是,他申请休学一年,在图书馆“恶补”人文社科书籍,之后调整专业进入社会学系。

    当看到独生子上学两三周就开始“打蔫儿”,张乔峰果断地向学校提出退学,辞去年薪几十万元的工作,开始在家教子。

    和张乔峰一样,当下许多中国家长尤其是城市里的家长,对中小学教育有诸多不满。于是,其中一些人开始用行动表达不满:让孩子“在家上学”或者进入私人办的私塾、学堂。

    目前在北京、上海、广东、浙江、江苏、湖北、云南等地存在大量“在家上学”个案。对于这一现象,中国青年报曾以《“在家上学” 逃离批量生产》为题做过报道。

    在当今的多数中国城市家庭,女性占据着教育的主导地位。决定孩子学什么特长、上什么补习班的是母亲;想方设法让孩子择校的是母亲;费尽心思搬家租房以便有利于孩子学习的是母亲;在幼儿园、小学、中学中,大部分教师是女老师。

    而中国青年报记者在进一步的采访中发现,“在家上学”现象与父亲的意志有更多的关联。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父亲高举起反对学校教育、让孩子回归家庭接受教育的大旗。许多在家上学的孩子,虽然是母亲在指导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但拍板下决定的还是父亲。记者接触到的“在家上学”的案例,也多是父亲亲力亲为。

    网络时代家庭教育功能被重新正视

    2011年8月,在由21世纪教育研究院主办的我国第一次明确以“在家上学”为主题的研讨会上,千里迢迢从各地赶到云南大理的参会者中,父亲就占了一半之多。

    “这次前来聚会的‘在家上学’践行者,以爸爸居多,让我看到了男性力量的睿智、大气、承担与使命感!”来自广州在家开办“六月小学堂”的叶万红感慨。

    确实,“在家上学”公认的几位“领袖式”人物,都是父亲。

    浙江女孩袁小逸,之所以能够在家上学,就是因为她的父亲袁鸿林毅然把不适应幼儿园生活的女儿领回了家,并辞职在家教育女儿。他给天资聪慧的女儿制定了“9岁小学毕业,13岁高中毕业,16岁大学毕业,19岁硕士毕业,21岁就可博士毕业”的学业规划。

    小逸在家上学的成功尝试,吸引了许多人前来了解学习。袁鸿林一开始是收了一个与女儿同龄的孩子,后来在家办起了私塾,还让袁小逸当小先生教学生英语。

    同时,袁鸿林确实影响和带动了一些父母。

    不仅带孩子在家上学,还创办了“在家上学联盟”网站的徐雪金是受到启发的一个实践者。

    大学学习工科的徐雪金自从有了孩子,对教育问题的思考多起来,并试图实践自己的教育理念。曾在义乌生活的徐雪金原本与夫人一起经营一家外贸公司,徐雪金选择自己在家带孩子后,生意交给夫人。

    和现在大量的全职妈妈相比照,徐雪金认为像自己这样的“全职爸爸”有许多优势,会使孩子得到更全面的发展。因为全职妈妈会把所有的**************点都放在孩子身上,经常会丧失自我。而父亲的天性与思维上的理性则会避免这些问题。

    带孩子时,徐雪金给孩子充分的自由,在他看来,父母与孩子都是独立的个体,做父母的应该尊重孩子的天性。所以,徐雪金带孩子的场景常常是:一边是孩子们快乐地跑跳甚至是哭喊打闹,一边是徐雪金悠闲惬意地在看书。

    在21世纪教育研究院的研究人员看来,父亲更多参与孩子教育是网络时代的一个新信号。在工业化社会以前,下一代的教育主要由家庭完成。工业时代的社会分工细化,学校教育一支独大,传统的家庭教育逐渐衰弱甚至被忽视。进入网络时代,生活及社会交往方式发生变化,信息和知识的传播、获取方式也发生了重大改变。于是,家庭教育的功能被重新正视。

    从一开始只是“业余”参与家庭幼儿园,共同教育包括自己孩子在内的4个小孩,到后来辞去在杂志社的公职与妻子一同创办小学堂,北京日日新学堂的创办者王晓峰也是一名高举在家上学大旗的父亲。他认为,工业社会之前,教育是进行全人教育,而到了工业社会,由于学校的兴起,教育就变成了技能教育,学校的功能也只是知识传承。在家上学是父母承担教育职责来纠偏学校单一的教育功能。

    一个曾经在家上学的男孩,通过参加自学考试拿到学历,之后又赴英国留学,如今已回国走上工作岗位。当初,就是他的父亲看到儿子在学校受到老师的各种打击,毅然带孩子回家读书,并动员妻子辞职在家陪伴孩子。周末的时候,一家人走出家门,出外游览。对于每天的学习内容,这位父亲进行了精心的选择,尤其是语文阅读的选择,他下了很大工夫,精选出来文章再给儿子阅读。

    有人说钢琴家傅聪也是在家上学的一个成功例子。在傅雷所写《傅聪的成长》一文中提及,在傅聪八九岁时,傅雷把他从小学“撤回”,让他在家学小学课程,同时学钢琴,语文由傅雷自己教。后傅聪以同等学力考入高中。

    男性更能体会到学校教育对孩子的压制

    男孩落后了。这不是一个危言耸听的结论,而是一些越来越明显的事实:小学、中学里,女孩子成绩明显高于男生,高考各地“女状元”越来越多,大学里女生比例越来越高、成绩越来越好;无论智力、体力、语言表达,甚至是体育课上女孩都超越男孩。相反,被老师批评、受到打击甚至惩罚的当然是那些男孩子。

    著名教育专家孙云晓无奈且有力地发出了“拯救男孩”的呼喊。他与合作者在《拯救男孩》这本书中,多方面多角度论述了男孩成长中的问题,深刻详尽地揭示了男孩成长与教育的四大危机:学业危机、心理危机、体质危机、社会危机,并尖锐地指出:“应试教育是男孩成长危机中最为凶猛的杀手”。

    而父亲们正是经历过这样的教育过程,深知在其中会受到什么样的打击和伤害,甚至影响今后的发展。他们不愿自己的孩子再受到这样的待遇。

    一直带孩子“在家上学”的尹铁鸿认为,男孩与女孩不同,男孩会做出一些更大胆甚至出格的行为,而这是会被老师打压的。他之所以选择让孩子在家上学,是对学校的弊端很清楚,在家上学最重要的是要培养孩子的自主性,等到他们十三四岁,有了自主意识和某方面的学习兴趣,加上具备的能力,会把知识掌握得很好,参加高考问题也不会太大。

    为什么父亲成为在家上学的主导?尹铁鸿认为这是因为母亲在对待孩子的教育问题上,相对急躁,耐心不足,而父亲则更理性、更开放,对孩子可以说更放心、更放任。这有利于孩子自由成长。

    吴刚,原四川某地的公务员,后来下海经商。儿子自幼聪颖,上学后成绩一直不错。但是到了四年级,儿子主动提出来不想去上学,理由是不喜欢学校。他认为儿子的认知水平已经超过同龄,自然不喜欢学校的学习。

    吴刚同意了儿子的要求,一边做生意一边带孩子“在家上学”。后来,他干脆专职带儿子,并去了大理。

    这与吴刚自己的学习经历有直接关系。由于家中藏书很多,吴刚的初高中基本上是在自主阅读中度过的。

    吴刚的儿子平时一般是自学,有问题会与爸爸一同讨论。现在15岁的小男子汉兴趣非常广泛,阅读面广,与他接触过的人都认为这个孩子的才华已经远远超出同龄人,与成人讨论问题也很有自己的见地。吕思勉的《中国通史》、张荫麟的《中国史纲》、柏杨的《中国人史纲》、《全球通史——从史前史到21世纪》,单看这名15岁少年已经读过的历史书目,就不难想象他的思想水准和判断力。

    看清教育的问题,自己在家破解

    “在家上学”的实践者中,不乏真正做过老师的教育工作者。六月小学堂的叶万红、北京日日新学堂的负责人张冬青、广东星光学堂的姚泳光都是教师出身。他们了解教育的实质,懂得教育的奥秘,自然也清楚目前学校教育的弊端在哪里,后果在哪里。身陷其中,他们曾试图改变,也许曾有收获,但是由于制度束缚,最终还是寻找另一方式:自己在家带孩子上学。

    做了11年记者、编辑的姚景海是北京新东方扬州外国语学校老师。在他从事新闻工作的时候,大多数时间都进行和教育有关的采编工作,用他自己的话就是“对中国学校教育有相当的观察、了解和思考,再结合自己受教育的经历,我对中国学校教育非常、非常失望!”

    姚景海应《教师月刊》约稿写的一篇文章中,记录了女儿到学校上学之后又回到家中上学的经过:

    “2009年暑假时,刚好我太太不喜欢原来工作单位的氛围,这是个机缘,我就说服太太回到家里,自己在家教育孩子。太太同意后,我们再说服女儿。没想到,女儿也很乐意地同意在家学习。”

    虽然一开始女儿有种种不适应,但在家上学两年的效果让姚景海感到欣慰:

    “进行了两年多在家教育,回头总结:我觉得我们的尝试取得了初步的成功。女儿目前学习的量和进度,比学校教育明显超越很多,综合能力也要强很多。但这不是我们最看重的,最重要的是:女儿的整个学习,是在以轻松、愉快、自由、自主、自我管理的方式进行,她通过两年的磨练、摸索,已经形成了较强的自学、自我管理能力。基本上可以这样说,她已经具备了终身自我学习的能力。自学、自我管理、快乐,这些让我们和女儿自己对在家学习感觉都非常良好!”

    女儿在家上学的示范效果带动了身边的一些人。姚景海了解到,越来越多的朋友让孩子选择在家上学。

    之所以选择让女儿在家上学,姚景海认为是因为自己看清了学校教育的弊端。他认为,学校教育学习效率太低,一切知识的获得都是为了考试,其中大量是无用的知识,可是还要反复训练追求准确率。另外,在学校成绩好掩盖了一个学生尤其是老师眼中的“好学生”身上的其他许多弱项,比如自我学习能力、人际交往能力。

    有些人在学校一路都是好学生,可是工作以后因为缺乏人际交往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四处碰壁,姚景海认为这是瘸腿的学校教育造成的:学校教育只是培养了一批会考试的人,他们的发展与社会完全脱节。学校教育太需要改变了。

    当然,姚景海也看到了一些成功的教育范例,这让他更坚信自己的判断:不同的教育所培养出的人会截然不同。自信的姚景海选择了让孩子在家里轻松快乐高效地学习。
本帖最近评分记录:
  • 愚愚币:+6(gaojunhn)
  • 分享:

    愚愚学园属于纯学术、非经营性专业网站,无任何商业性质,大家出于学习和科研目的进行交流讨论。

    如有涉侵犯著作权人的版权等信息,请及时来信告知,我们将立刻从网站上删除,并向所有持版权者致最深歉意,谢谢。